固定電話:
0377-68077772
9月17日,環保部、發改委、工信部、財政部、住建部和能源局聯合發布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》(以下簡稱“《細則》”)要求,“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。”而在此前,燃煤小鍋爐的淘汰和改造工作,便已在多地被提上日程。
9月10日甘肅省蘭州市“煤改氣示范工程”啟動,年內將完成24處燃煤鍋爐的改造;
9月16日,報道稱河北省邢臺市投入財政資金3200萬元支持“煤改氣”;
9月17日,又有報道稱內蒙古呼和浩特今年64座分散的燃煤鍋爐房將進行“煤改氣”改造。
數據顯示,目前我國已有20個左右的省市都制定了“煤改氣”計劃。燃煤小鍋爐目前面臨“要么改造要么被淘汰”的局面。在燃煤小鍋爐的改造方面,“煤改氣”方式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、降低大氣污染方面有諸多優勢,但是其在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。為此,有業內專家認為,燃煤小鍋爐改造應積極發展為燃氣分布式能源,實現燃氣冷、熱、電聯產。
那“煤改氣”到底存在哪些不足?燃煤小鍋爐為何要發展為燃氣分布式能源,分布式改造又存在哪些問題?小鍋爐,非改不可據了解,我國鍋爐數量增長顯著。1983年全國有鍋爐25萬臺,2003年為53萬臺,到2012年達到62萬臺,其中工業鍋爐數量占比超過98%.
研究顯示,燃煤工業鍋爐的容量和臺數占工業鍋爐總容量和總臺數的比例均在65%左右,但單機容量小,總體工藝水平較低。其中,容量小于35噸/小時的鍋爐數量占工業鍋爐的96%,容量小于10噸/小時的占比高達80%.據統計,我國目前燃煤工業鍋爐每年燒7億噸煤,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1/5.
“燃煤鍋爐煤耗高、污染大,造成了能源的相當大的浪費。在能源與環保問題受到高度重視的今天,小鍋爐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,必須要進行革命性的改造。”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熱電專業委員會顧問王振銘表示。事實上,分散供熱的燃煤小鍋爐改造,早在上個世紀就被提至議事日程,受到相關方面的重視,但具體政策的落實存在偏差,導致分散供熱的小鍋爐越來越多。
《細則》要求全面淘汰燃煤小鍋爐。《細則》明確,要加快熱力和燃氣管網建設,通過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替代,加快淘汰供暖和工業燃煤小鍋爐。到2015年底,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,除必要保留的以外,全部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、茶浴爐;北京市建成區取消所有燃煤鍋爐,改由清潔能源替代。到2017年底,京津冀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,城鄉結合部地區和其他遠郊區縣的城鎮地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。京津冀晉魯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原則上不得新建燃煤鍋爐。可見,燃煤小鍋爐已到存亡之秋,不得不改。